您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速递 » 中国三峡集团:改革创新助力绿色发展 全面凸显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
中国三峡集团:改革创新助力绿色发展 全面凸显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
信息来源: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4-06-24 15:28:37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集团)以实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持续破除传统发电企业的体制机制束缚,厚植新质生产力培育沃土,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引领、战新产业支撑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截至2023年底,中国三峡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6%,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成为国内最大、全球前列的海上风电开发运营企业,长江大保护业务实现11省市全覆盖,助力“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景重现,以绿色发展新成效持续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激活新质生产力培育主引擎
  一是始终围绕绿色低碳,全方位配强配优创新资源。组织架构不断优化,建立集团公司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抓总,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支撑,产业公司转化的创新组织体系;对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关键共性科研项目实行统一立项,组织所属单位开展大兵团作战,直接推动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国内首个智慧水务调度系统等一批“硬核”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充分发挥市场牵引作用和各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和成果转化平台,以内部市场畅通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创新制度保障有力,发布科技创新“四十条”、科创保障“二十二条”等顶层文件,推行“项目自主立项、经费自主使用、实施自主管理”的科研项目三个自主模式。定向创新组织有方,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排污河湖监测系统相互分割、调度互不隶属的固有难题,通过智慧水务调度系统实现对城市所有涉水设施全监全控、联调联动、精准治理,在芜湖、九江等地广泛应用,引领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2023年版)》。二是持续提升创新效能,全过程增强创新活力动力。集团总部设立科技创新专项预算,对子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自行开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等科研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同步开展效能改进,通过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所属单位研发投入和产出情况进行“把脉问诊”,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探索建立研发投入统计规范和研发效能评价体系。健全荣誉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奖评选机制,持续开展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职工技术成果评审,在全体职工中掀起创新创造热潮。三是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集聚资源协同创新。推广完善兴建三峡工程时形成的“重大工程牵引、参建各方合作、市场协议规范,推动重大装备和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的国家重大工程创新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赋予其新内涵。持续加强与国内外各类高水平创新主体合作,通过市场机制集聚各方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实现了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大型工控系统成套装备国产化替代、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12项成果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系列重要科技创新成绩。
  推动清洁能源和长江大保护“两翼齐飞”,筑牢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一是数字赋能产业提档升级,水电全球引领地位持续巩固。构建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水电,发布智能水电蓝图,打通200余个生产管理系统,链接水电设备部件超过23万个,打造水电站运维向无人化、远程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的新质态,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成功发射“三峡遥感一号”卫星,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预测预报体系,首次实现“六库联调”,充分挖掘全球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综合效益,在保障长江流域防洪安全、航运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和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输出三峡标准,在海外成功建设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二是精准切入新能源业务发展,海上风电实现世界领先。围绕大通道、策划大项目,以陆上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和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为重点加快布局,用好用足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机制,2023年新能源新增并网装机创历史新高,实现规模和效益同步发展。以福建海上风电产业园为依托,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风机制造商“同台竞技”,充分发挥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从8兆瓦到10兆瓦、13兆瓦和16兆瓦的全球领跑,陆续建成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等多个重大项目,成为海上风电全面平价化、规模化发展的推动者。在成为葡萄牙电力公司单一最大股东以来,持续深化与葡电合作,成功进入德国、秘鲁、巴西等国家市场,三峡欧洲公司获欧洲最佳可再生能源公司。三是聚全集团之力共抓大保护,生态环保进入第一梯队。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中国三峡集团组织实施、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共抓格局。不断巩固“共”的格局,发挥投资、基金、资金、联盟、科研五大平台优势,吸纳110余家产业链优质单位,打造生态环保共同体;不断强化“抓”的力度,完成从试点先行到高质量发展的迭代升级,推广“智慧水管家”模式,对城市涉水设施集约化管理、一体化调度,推进“按效付费”管网价格机制改革。截至2023年底,长江大保护业务污水处理规模达442万吨/天,建设运营管网长度超2.1万公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