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信息 » 优化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就《职称评审管理规定》修订答记者问
优化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就《职称评审管理规定》修订答记者问
信息来源: 中国石油报 发布时间:2022-05-25 12:49:07

为深入推进集团公司人才强企工程,优化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集团公司近日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职称评审管理规定》(简称《管理规定》)。修订后的《管理规定》有哪些新变化?对评审标准进行了哪些优化?……针对读者关心的问题,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请问修订《管理规定》的背景是什么?

人力资源部:“十三五”以来,国家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对评审范围、评审标准等政策制度体系建设提出许多新要求。为确保集团公司职称评审工作平稳过渡,2018年,集团公司先后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审政策进行了完善,为修订《管理规定》打下了基础。

针对近两年职称评审过程中反映出的评审标准不够细化、申报条件与国家现行政策有差异、指标分配方式单一等问题,我们结合集团公司人才强企工程推进实施要求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坚持以效率效益和价值创造为导向,以“评审条件更加科学、评审标准更加精准、评审程序更加规范、评审质量更加优良、导向引领更加明确”为目标,在前期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修订完善了《管理规定》。

修订后的《管理规定》力求在指标调控上突出价值创造导向,向经营效益好、生产效率高、知识技术密集等单位倾斜,力求在评价方式上通过优化申报条件、推行“代表作”制度、实施分级分类评价、建立高精尖缺人才职称绿色通道等,构建开放有序、管理规范、运转协调的人才评价体系,全力为人才成长成才松绑,竞相迸发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管理规定》的总体考虑和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部:在制定文件过程中,我们注重把握了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原则导向。坚持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贯彻到评审标准制定、评审组织等评审全过程;突出人才价值导向,把价值创造作为评价的关键指标,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人才。二是突出分类分级。根据专业特点、岗位属性和管理层级进行横向、纵向分类,分别制定指导性量化评审标准,分级授权用人单位开展自主评价、细化实施标准,实现分级分类差异化评价。三是促进人才作用发挥。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把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作为评价重点,把人才评价与使用紧密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

新修订的《管理规定》共九章四十二条,并附专业系列范围表、评审条件、评价指导标准三个附件。

记者:《管理规定》调整的重点是什么?

人力资源部:本次修订在原《管理规定》总体框架基础上,主要对评审条件、量化标准、评价机制等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细化调整,重点树立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的评价导向,健全评价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职称制度,全力营造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良好环境。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管理规定》中的评审范围有哪些变化。

人力资源部:职称评审系列(专业)范围为国家批准确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简称政工专业)。集团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授权,开展相应系列(专业)职称评审,对超出集团公司职称评审权限范围的实行委托评审。集团公司在国家已经明确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的经济、会计、统计、审计等系列(专业)实行以考代评,不开展相应职称的评审。通过国家考试取得此类职业资格,即可视为具备相应系列(专业)相应级别的职称。

《管理规定》还明确了职称评审申报人员(简称申报人员)应为本单位在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且符合职称评审系列(专业)范围的人员。政工专业申报人员为:在党、工、团组织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专职从事企业文化、纪检、信访、稳定、保卫、离退休、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管理规定》中的评审条件有哪些变化。

人力资源部:主要有两点:一是调整学历资历参评要求。取消学历毕业年限要求,放开学位参评职称限制,学位可等同于学历使用;在职称年限要求基础上,强化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提高所学专业与参评职称专业一致性的要求,鼓励专业不一致的参评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取得学历。二是优化关键岗位考试要求。外语和专业水平考试不搞“一刀切”,结合单位和工作岗位需要,分别明确考试人员范围和合格标准。集团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经济、会计、审计等系列(专业)高级职称实行考评结合,同时在政工专业和工程系列测井等专业高级职称也实行考评结合。

记者:《管理规定》中如何突出能力业绩贡献导向?

人力资源部:主要有三点:一是拓宽绿色通道。对作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科技成果,荣获重要科技奖励,入选国家、集团公司重点人才计划(工程),引进的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正高级、副高级、中级职称认定“绿色通道”。二是拓宽破格渠道。坚持破“四唯”、拼能力、比业绩导向,对不具备正常申报条件,但德才兼备、确有真才实学,取得现职称以来在本专业领域业绩突出的,可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并按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分别制定破格申报条件,不断加速优秀技术人才(特别是青年技术人才)成长成才。三是对艰苦地区、基层一线倾斜。

记者:《管理规定》对评审标准进行了哪些优化?

人力资源部:主要有三点:一是分级分类建立能力素质评价模型。首次实现职称评审“人才画像”。以高级工程师职称为例,着重构建基于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创新创效能力、协作能力、工作业绩等维度的素质评价模型,并以此指导开展人才评价和培训工作。二是制定差异性量化评审指导标准。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分别制定指导性量化评审标准,让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岗位需求和实际贡献,同时全面准确反映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水平,激励更多人才投身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并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在指导性标准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细化制定量化评价标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评价使用中的积极作用。三是推行“代表作”制度。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突出能力业绩,将专利成果、标准规范、项目报告、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技术分析报告、中长期规划、培训教材(课件)、教案等代表性作品视同论文论著参与职称评审,多维度考察学术技术水平,确保评价标准更加科学有效。

记者:《管理规定》对评审组织及评审纪律如何进行强化?

人力资源部:主要有四点:一是规范两级评委会的组成人数,明确评委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二是规范评审组织程序,重点增加了两次公示和评审结果征求纪检部门意见环节,同时对委托评审程序也进行了明确。三是强化信息化建设。全面应用信息化平台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四是严格评审纪律。从评委会、评委、职改工作人员、参评人员四个层面对工作纪律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更加强化纪律约束和监督监管。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对于贯彻落实新版《管理规定》有什么具体目标。

人力资源部:我们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健全完善评价更科学、管理更规范、运转更协调、监督更有效的职称制度,培育一支职称结构比例更合理、能力素质更突出、与集团公司发展需要更适合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集团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备注: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如需了解《管理办法》具体内容,可登录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网页部门工作(人才工作)通知公告栏目查看。(记者孙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