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记者来到大庆油田唯一的老区油田数字化建设示范厂——采油五厂。在第七作业区中控室,副班长史红薇指着可视化监控大屏对记者说:“开发50年的老油区,如今装上了数字化‘新引擎’。员工坐在办公室就能控制生产情况,管理越来越精益化,工作越来越高效。”
老油区数字化示范厂应该建成什么样?会为大庆油田带来怎样的影响?大庆油田采油五厂数字化运维中心副主任姚毅立说:“老区油田数字化建设要围绕生产实际展开。它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关系到大庆油田百年发展的大计。”通过数字化建设,大庆油田老区从地上到地下,生产全过程实现精细高效管理,向精益化现代化管理更近一步。
先试先行
为数字化建设“画像”定位
百年油田,“智慧”先行。近年来,大庆油田坚持现场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实施“数字油田、智能油田、智慧油田”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开辟了大庆长垣老区管理提升、转型升级的新途径。通过数字化与勘探开发业务的深度融合,油田生产管理从“地下”走向“云端”。
典型探索,先试先行。2017年,采油五厂被定为大庆老区油田数字化建设示范厂。采油五厂从生产实际出发,边开展、边总结、边修正、边调整,经过3年打磨,率先制定出《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并一次性通过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审查,开启了老区油田数字化、智能化新征程。
让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大庆油田把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构建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决策的全流程体系,逐步形成少人高效的井间站数字化生产管理流程,改变了员工的工作模式,为老油区精准、高效地掌握生产动态,及时制定、调整工程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0年,随着大庆油田智慧指挥中心上线运行,全油田70.8%的大型站场、95%的老区变电站实现集中监控、无人值守。老区油田数字化建设更是快马加鞭,队伍在哪里、设备在哪里、现场在哪里,指挥中心的调度管控就覆盖到哪里。
示范引领
为数智化转型升级积极探路
老油田数字化建设示范厂是大庆油田“油公司”模式改革靠实、落地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深化老油田转型发展、保持原油高质量稳产的重要抓手。
数字化建设示范厂如何作示范?要实现数据采集系统化、现场检查可视化、任务调配自动化、监控分析一体化。
示范引领大数据整合。大庆老区油田点多面广,改造难度大,从现场施工、到网络搭建、再到平台开发,没有可复制的经验。采油五厂把数据“触角”延伸至生产经营的“神经末梢”,按照“先中心、再网络、后井间”的施工顺序,摸索出以计量间为最小单元、以管控平台数据回传准确、功能完备为依据,确定管理权的交接模式,编制出数字化建设指导手册,为老油田数字化建设“打样”。
与此同时,大庆油田选取采油一厂作为数字化转型试点单位,引领老油区数智化建设提档升级。采油一厂在完成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后,今年年初开始,多领域试验和基础性建设连续开展,轻轨快行。未来3至4年,这个“双特高”老区采油厂将建成“科研应用一体化、地下地上一体化、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智能采油厂,为全面建设智能油田、智慧油田积累经验。
实用好用
为精益管理增强“引擎”动能
大庆老区油田数字化建设以用促建,在不断应用中持续完善更新,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智慧化发展。
今年是集团公司建设“数字中国石油”的重要一年。大庆油田上下联动、深入基层、面向生产,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打通数字油田建设“最后一公里”。
油田信息技术开发人员主动出击,通过深入调研,梳理流程、寻找课题。开发人员瞄准油田生产需要,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生产注入实用好用的“数字基因”,为老油田发展赋能增效。
当下,日趋完善的“数字油田”建设已成为一线采油生产的得力助手,大庆油田已初步形成了以采油四厂为代表的机采井电参数字化模式。通过抽油机井数字化建设,全油田2万多口井实现力参数字化和电参数字化,生产运行效率大大提高。目前,采油四厂第一油矿北六队数字化改造工程交接已圆满完成,接下来,将对北六队注采一体数据集中监控进行改造升级。改造后,“智慧大脑”逐步升级,生产将实现“弯道超车”。
采油三厂位于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是开发了56年的老区采油厂。随着物联网系统试点建设与应用,给一线井、间、站、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监控、无人巡检、快速处理成为现实,随之而来的是油田开发水平高了、生产管理模式变了、效率效益提升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员工们说:“智能手臂替代了人工,数字引领了‘操作变革’。”
数字化是眼睛、智能化是手脚、智慧化是大脑。从数字油田到智能油田、再到智慧油田,大庆油田“三步走”发展战略正推动“数字油田”全面提速,为百年油田建设蓄积动能,为集团公司“十四五”末初步建成“数字中国石油”争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