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动员百万石油员工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按照集团公司“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的部署安排,中国石油报“新闻会客室·领导干部谈”栏目邀请总部部门及专业公司、各企事业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就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等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来自上游企业的领导干部围绕“转观念,贯彻新发展理念关键是什么”“高油价下如何深化提质增效”“端好能源的饭碗,要有怎样的使命担当”等问题谈学习体会、谈思路目标、谈行动部署。今日推出第二期,敬请关注。
加快增储上产深化提质增效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
杨立强 新疆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企业的发展不能寄希望于油价的攀升,高油价未必带来高利润,不能放松提质增效、低成本发展这根弦。
2022年,新疆油田公司将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方位提质增效、高质量增储上产,坚决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生产经营任务,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不能寄希望于油价的攀升,高油价未必带来高利润,公司应对油价波动的抗风险能力仍有待提升,不能放松提质增效、低成本发展这根弦。
聚焦管理创新提效,全力打好质量效益升级战。质量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必须把提质量、增效益、强管理作为当前工作的主要任务。在“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中,强化“提质增效”这一战略举措,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全面落实“四精”要求,深化财务预算、投资计划与生产经营计划的协同,从绩效、市场、管理、创新、成长等维度综合施策,全面提升公司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全力推进开源节流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工效挂钩考核机制,营造“人人都是创效主体,岗岗都是创效源泉”的浓厚氛围,实现更高质量、更低成本、更有效益的发展;要突出精益管理,按照“强矩阵”管理思路,加强投资预算“一本账”和全面预算管理,健全完善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生产管理制度。
聚焦培育四大市场,全力打好市场创效攻坚战。要坚持主动出击,勇于自我革新,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创效能力。针对国际市场,要积极捕捉国家和集团公司政策动向,抢抓国际油气市场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公司区位、产业、技术、人才等优势,依托集团公司海外业务“搭船出海”。对于国内外部市场,要积极鼓励企业和员工“走出去”,把市场转化为发展空间和效益。对于内部承包商市场,推动上市未上市联动创效,积极引入优质承包商,持续推进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建设,发挥“鲇鱼效应”,通过市场手段获取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本地承包商改进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同时,构建完善内部模拟市场的交易机制和价格体系,推广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划小核算单元,让各单位各部门都成为“真正的经营实体”。
聚焦效益建产稳产,全力打好精益开发持久战。作为一个勘探开发了67年的老油田,提高油气资产质量、增强价值创造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勘探上要坚持“增储必高效”,加大“三油四气”等领域集中勘探力度,深化老油田精细勘探、滚动勘探,确保储量高质量增长、SEC储量接替率保持在1以上;产能上要坚持“建产必有效”,加快建立“标准井”体系,推广“一全六化”生产组织模式,大力攻关配套水平井+体积压裂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降低百万吨产能投资,提高产能到位率和单井EUR;开发上要坚持“增产必增效”,健全老油田开发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开发系统人才培植,严格落实油气田开发管理纲要,着力提高单井产量,夯实老油田长效稳产基础。
聚焦“双碳”双控目标,全力打好绿色节能主动战。要加快低碳转型,充分利用天然气绿色低碳能源属性,加快推进天然气勘探开发、储气库群建设、LNG工厂布局、玛湖天然气深冷提效工程实施,进一步延伸天然气产品链、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CCUS/CCS与光电制氧、稠油生产业务一体化发展,实现节能与减污降碳协同、降碳与增产增效联动。
提质增效创造价值推动天然气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姜鹏飞 西南油气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精益管理是提质增效的保障,高质量高效益是企业永恒的追求;无论油价高低,都要坚持对标一流,自觉把“四精”要求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
受地缘局势紧张影响,国际油价创出近几年新高。高油价势必影响强相关的天然气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营销策略,稳定既有市场,拓展优质市场。同时,高油价也将催生更多的油气勘探开发投资。
首先,我们要坚定不移增储上产。增储上产是提质增效的龙头,公司要把宝贵的投资用在刀刃上,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围绕常规气“压舱石”、致密气“新阵地”、页岩气“增长极”三条主线,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高效勘探,抓好“四新领域”风险勘探,积极寻找战略新发现;突出蓬莱气区、陆相致密气、盆地二叠系三大重点领域集中勘探,筑牢规模增储主阵地。严控勘探成本,全年实现钻井时效提升5%,勘探效率提升10%。狠抓气田精细开发,推进川南页岩气规模上产、川中古隆起稳步上产、老气区持续稳产,统筹新井提速提效快建快投、老气田措施挖潜滚动扩边,确保公司今年迈上油气当量3000万吨新台阶,为2025年建成500亿立方米大气田打好基础,为川渝建成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发挥主力军作用。
其次,我们要主动作为扩销增效。扩销增效是提质增效的直接体现,面对机遇和挑战,要充分发挥公司天然气产运储销一体化优势,持续稳定、拓展优质市场。紧盯天然气化工头部企业落户川渝地区的机遇,主动配合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推进万华化学、重庆渝通等123个新项目投产;持续推动线上交易,优化资源流向。加快推进西南储气中心建设,发挥储气库的天然气“粮仓”功能及应急保障作用。高油价催生替代效应,公司要着力打造与“天然气+新能源”相融合的“绿色发展西南模式”,优先获取区外光伏资源、稳步推进区内可控资源、攻关储备低效资源。牵头组建氢能产业联盟,联合推进攀枝花试点加油站改造项目,探索油、氢、电“三位一体”综合能源供应示范项目;形成公司2022年分布式光伏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力争年内建成苍溪、仪陇净化厂等一批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
此外,我们还要始终做好精益管理。精益管理是提质增效的保障,高质量高效益是企业永恒的追求;无论油价高低,都要坚持对标一流,自觉把“四精”要求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要积极开展“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补齐短板、固牢底板、锻造长板,全力推进提质增效价值创造行动。要大力推进“油公司”模式和三项制度改革,突出归核化、扁平化,持续压减管理层级和机构总量。要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打造“管理+技术+核心操作”运营模式,严控用工总量,实现效益提起来、效率升上去。要切实提升风险管控能力,践行“绿色低碳安全发展”理念,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实现天然气全产业链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聚焦价值创造闯出具有高原油田特色的效益发展之路
李战明 青海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牢固树立“效益是企业生命线”的经营理念,长期根植忧患意识,把提质增效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现在过苦日子、紧日子,才能赢得将来的好日子。
集团公司2022年“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举措,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今年主题教育活动与2020年、2021年主题教育活动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与时偕行、接续拓展,为青海油田公司持续深化经营管理和低成本发展、推进提质增效向价值创造的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迈进指明了方向。
青海油田地处高原、地域偏远、条件艰苦、市场化程度低。面对困难挑战,我们始终秉承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优良传统,突出油气价值链效益最大化,强化效益导向和边际贡献,更加注重投资源头管控,在推进市场升级、管理升级和质量升级上狠下功夫,取得了连续21年盈利的好成绩。
通过多年的发展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持续推进提质增效、落实“四精”要求是油田效益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牢固树立“效益是企业生命线”的经营理念,长期根植忧患意识,把提质增效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现在过苦日子、紧日子,才能赢得将来的好日子。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入推进高效勘探、油气上产、新能源发展、改革创新、技术突破、质量提升等重点工程,在提升产品质量、资产质量、运营质量、管控质量以及工程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谋突破,着力提高勘探成功率、单井产量、速度效率,持续提升“两利四率”、EVA等指标水平。
坚持把强化精益管理作为有效途径。坚持“量效兼顾、效益优先”,落实“四精”要求,深入推进业财融合,深化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成本管控,统筹推进储量、产量、投资、成本、效益一体化协同管理;强化经济效益分析,全力推行“一全六化”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持续深化油田改革,实现效益目标和自由现金流持续增长,推动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坚持把突出依法合规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企业法治建设目标,编制青海油田法治建设实施细则,开展“合规管理强化年”工作,精细各项制度建设,优化业务流程,强化内控与风险管理,持续完善内控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识别和排查,全面压实生态环保责任,防范化解生产经营风险,提升依法合规意识,推进油田依法合规经营管理。
坚持把聚焦价值创造作为目标导向。围绕“质效双增、价值创造”,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重点在增储量、上产量、控投资、降成本、治亏损、强改革等方面,聚焦价值创造,加快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效率型、从注重短期业绩向注重长期价值、从注重地质储量向更加注重经济可采储量转变,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
青海油田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各项决策部署,一季度生产经营保持了向好态势。我们将继续保持定力、主动作为,以“质”“效”双增、价值创造为主线,进一步落实“三增、四降、五提、六升级”工作目标要求,促进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运营效率持续提升、发展质量逐步提高,全力推进高质量建设千万吨规模综合能源新高地,为集团公司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新贡献,以优异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持续深化提质增效加快亏损治理提升发展质量
支东明 吐哈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做实增储上产,筑牢高质量发展资源基础;做优管理提升,增强高质量发展源动力;加快亏损治理,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吐哈油田公司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加固底板、锻造新板,持续深化提质增效价值创造行动,加快亏损治理步伐,着力提升发展质量。
做实增储上产,筑牢高质量发展资源基础。作为油气田企业,生存发展靠储量、靠产量,没有规模储量和规模产量,就没有规模效益,就难以扭亏解困。去年以来,吐哈油田坚持资源为王,牢固树立以勘探为龙头的发展导向,大力推进区域勘探和风险勘探,取得“十三五”以来最好的勘探成绩。在高油价时期,更要抓住战略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战略自信,打好打赢资源发现主动战、攻坚战,推动油气资源更加高效地向储量、产量转化,实现储量、产量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有效增长,坚决推动油气产量箭头朝上,拉长油田高质量发展的长板,进一步稳固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效益之源。
做优管理提升,增强高质量发展源动力。正如没有永远的低油价,也不会有永远的高油价。油价有涨就会有落,我们要紧盯制约企业效益效率提升的管理短板,认真落实央企“合规管理强化年”专项工作要求和集团公司关于深化依法合规治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法治企业的实施意见,持续完善业务流程和制度体系,不断提高依法合规经营风险防控能力。要牢固树立“从严管理出效益、精细管理出大效益、精益管理出更大效益”的理念,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制度执行,对标兄弟油田,持续在“经营上精打细算、生产上精耕细作、管理上精雕细刻、技术上精益求精”上发力,加快缩小与先进油气田企业的差距,补齐经营管理的短板,加固风险防控的底板,促进经营效益持续提升,形成“不靠高油价,不怕低油价”的能力,练就抵御油气市场震荡风险的“金钟罩”“铁布衫”。
加快亏损治理,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我们将牢固树立“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终将消灭企业”“扭亏是底线不是终点”理念,认真落实集团公司亏损企业治理“六个精准”的工作要求,聚焦本质扭亏,突出规划引领,强化改革协同,注重稳健合规,按照减亏、扭亏、合理回报“三步走”的路径,统筹好亏损治理与提质增效、上市业务与托管业务、亏损企业与亏损业务的关系,认真分析亏损原因,持续滚动优化细化亏损治理方案,严把新建产能方案效益评价关,加大成本费用控降力度,确保亏损额显著下降、亏损面显著缩小,努力锻造提质增效价值创造的新板,解决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要彻底摒弃依靠投资拉动发展的方式,深刻汲取高油价下大干快上形成高资产、低油价时带来大量负效资产的经验教训,聚焦价值创造、强化价值导向、突出质效双增、注重创新驱动,严守投资回报率底线,强化投资管控,努力实现“质”的稳步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和“效”的持续改善。
强化精益管理完善经营机制增强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汤林 冀东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切实转变观念,加强投资管控;强化“四精”管理,大力控减成本;完善经营机制,提升治理能力。
“十四五”以来,冀东油田公司坚决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研读《摆脱贫困》,把提质增效、扭亏脱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硬扭亏”思路,狠抓投资成本管控,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新型清洁能源公司建设步伐,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储气库建设、新能源业务齐头并进的多元发展新格局,2021年经营上扭转了连续6年亏损的被动局面。公司上下反复学习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反复研讨“四个坚持”兴企方略和“四化”治企准则,深刻认识高油价给生产经营带来的挑战,更需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固本强基、苦练内功,强化精益管理,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堵塞管理漏洞,提升内生发展活力。
切实转变观念,加强投资管控。影响油价的因素复杂,高油价时要居安思危,不能盲目上项目、铺摊子。要牢固树立“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观念,强化投资管控,确保投资效益。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投资管理细则及配套政策,进一步落实“先算后干、算赢再干”“管工作管业务必须管投资成本控制”机制,强化投资部署优化、统筹管理、过程管控。二是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保油气勘探开发、隐患治理和高效项目,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储气库项目建设,推进新能源新业务项目落地。三是加强源头管控。突出抓好方案优化和项目前期研究,严肃项目审批,强化钻井、地面工程等重点领域投资控制,大力推动效益建产,发挥投资正向拉动作用。
强化“四精”管理,大力控减成本。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巩固去年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采取革命性措施控投降本。一是分类研究、精准施策。落实采油工程“管理、技术、优化、降本”增效措施,促进各项费用持续降低。二是深化对标、补齐短板。加强与长庆、华北、大港等油气田对标,系统全面查找问题,形成针对性改进措施。三是细化目标、明确责任。2022年从“油气增储、稳产上产、投资管控、增收创收、控本降费、科技创效、保障监督”7个方面专题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设置36个一级专题,明确461个量化目标,党政齐抓、协同推进,确保提质增效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完善经营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大力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公司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一是科学调整业务布局。油气生产主营业务坚持“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突出高技术含量业务,剥离退出“两低、两非”业务。科学划分辅助生产单位业务范围和管理界面,加大同质化业务整合和专业化重组力度,形成“内部专业化队伍+社会化市场服务”格局。二是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转变管控模式,完善授权体系,将所属分公司和国有控股法人企业管控模式从“营运型”转变为“营运+财务型”。完善产品及服务价格体系,全面建立各市场主体间市场化交易规则,实现交易价格体系市场化。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以价值创造、工效挂钩和超额价值创造精准激励为主体,建立全业务链关联、权责明晰、多劳多得的绩效考核体系,调动队伍积极性。